Search

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 ep16

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│ #薰鮭魚親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 ep16

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│ #薰鮭魚親子丼

最近在追韓劇《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》,很欣賞女主角高文英(徐睿知飾演),更愛貫穿每一集的童話故事,尤其是當中五部來自南韓作家Jamsan姜成的作品,他被稱為「成人童畫系畫家」,正因他的創作有些暗黑,甚至近乎驚悚,跟一般的《美女與野獸》、《醜小鴨》等天真浪漫可愛風格有著天壤之別。

整齣戲利用童話的寓意,交代男女主角的成長和陰影,進一步牽引劇中人物處理關係,同時,清理自己藏汙納垢的心;想說的可能不只是「和解」那麼簡單,而是人與人的相互救贖、療癒,才能真正放下、接受過去和過去的自己,進而擁抱現在的自己。

故事也花了蠻大篇幅在討論「母愛」與「愛的副作用」。愛不是原罪,愛人沒有錯,問題出在用錯方式的愛、給別人不想要的愛、愛得走火入魔,最令人負擔,甚至造成一輩子的心靈傷害。高文英完美詮釋這種偏差,她不懂交際、不懂表達情感、不懂控制情緒,從小被限制交友,影響了自我認同,也習慣了寂寞而不說,形影不離的只有每晚如夢魘出現的母親。

母親的影子太巨大了。但愛恨一體兩面,我相信,在她表現「恨」的同時,她是深愛媽媽的,只是不甘心自己變成現在的樣子,還要永遠扛著母親的罪,彷彿一個扒不下來的外殼,用痛苦時時刻刻自我鞭策,絕對不要變成討厭的樣子。因此,高文英的地雷之一就是被說「妳一定會跟你媽媽一樣」,可悲的是,連她的親生父親也這麼恐懼著。

我可以懂她的雷。不過,當她越富意識地抵抗,也就代表她自覺到一些行為像媽媽了吧?曾有人跟我說:「妳身上一定有媽媽的影子,妳無法控制不要變成她,妳就是會變成她。特別是妳討厭的那些部分,當妳一直想起,好討厭好討厭,妳就在加深記憶。」我為這番話困擾許久,有些憤怒,他確實說中了,但誰想應了他的斬釘截鐵?一直想起又怎樣?就像高文英藉由每次被戳而自我覺察、大發洩一場,她頑強、暴力,或透過創作自我寬慰,我們已經在直面困頓,且(天真地)相信,自己可以改變宿命。

「要努力成為一個不一樣的媽媽,會非常辛苦,但妳一定可以的。」也有人這樣鼓勵過我。育兒路不過一年餘,還沒能驗證什麼,但我慢慢覺得,也許,要做的不是全然擺脫母親的影子,我們可以在每個面對的當下,記住、修正,然後實驗,試試在被修正的雛形之上長出新的模樣。

誠如第一集的童話故事《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》所揭示的:

「不要忘記克服過去,否則你就只是個靈魂長不大的孩子。」

「痛苦難受的記憶、深感後悔的記憶、傷害他人與被人傷害記憶,以及被拋棄的記憶,唯有將不好記憶埋藏在內心深處過活的人,才能變得更堅強、更熱情、更有韌性,只有那樣的人才會得到幸福。」

活著往往比死還苦,而這就是人生。喜怒哀樂都是養分,唯有面對,才有機會去想辦法克服;唯有克服,靈魂才能真正成長,終於解脫,靠近心目中那個,理想的姿態。

撰文:薰鮭魚
照片來源::IG/ jamsan74

薰鮭魚│斜槓到不行的地方媽媽,育有一兒豬寶。正職網路媒體總編輯,兼差各類文字工作,偶爾韓貨連線,夢想開奶茶廳。專業是文字,專長是把小孩養得很大;例如身高PR97的豬寶,和家裡那隻體重上看13公斤的肥貓。生活有時很像鬧劇,可能老公太像諧星, 薰鮭魚的採訪手記、豬寶的IG: zubaobaoyuan,歡迎光臨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兒物,顧名思義即為兒選物,這可能是當家長一輩子的課題,所以我們想做一個時髦又實用的日常製物・選物品牌,希望提供愉快的購物經驗,或忙得要命生活之餘的喘息服務。
View all posts